您现在的位置:都市发展网 生活新闻
分享

近日,上海市卫健委主任闻大翔在“民生访谈”中表示,“今年本市会有新探索——开展签约居民下转工作试点”,这里的下转试点讲的就是闵行区。记者了解到,在上海市政府和市卫健委统一部署下,经过近半年努力,闵行成为了全市首个真正意义实现签约居民“上转下转”闭环健康管理的区域,也是全市首个“上转下转”全程业务流程与信息流程全部打通的区域,通过“上转下转一件事”模式,构建“以健康为中心”的整合型全程健康管理服务体系,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到连续、优质的健康服务。

闵行区卫健委主任杭文权介绍,“我们的做法主要突出上转‘给得足、转得准、用得好’,下转‘放得下、接得住、管得牢’,通过社区住院、家庭病床、健康管理等服务的无缝衔接,信息多跑路,患者少跑腿,破题下转难,构建以健康为中心的整合型全程健康管理服务模式。”

闵行结合社区医院全覆盖建设,改变了社区医院传统住院床位老年护理病患“压床”的现象,优化调整社区住院结构,社区医院将本社区50%以上住院床位(主要为康复、治疗、安宁疗护类)开放至市区两级分级诊疗平台,满足签约居民在预约转诊“上转”治疗后“下转”住院治疗的相关医疗服务。

家住莘庄镇的86岁施阿婆就是新政策的首批受益者,3月底施阿婆因“恶心呕吐伴发热”在闵行区中心医院就诊,完善检查后确诊“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给予抗感染、保护胃黏膜治疗后症状逐渐好转,但后续仍需巩固治疗和病情观察,经患者和家属知情同意后,人还没出院住院信息已传输到莘庄社区医院住院病房。经过病情评估后,1个小时内老人就被收治入院,真正实现“当天出院、当天入院”。

与此同时,由于莘庄社区医院和闵行区中心医疗是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的合作关系,施阿婆在闵行区中心医院相关检验检查信息也同步通过信息平台传输到莘庄社区医院,入院后无需进行繁琐的入院检验检查,这也为施阿婆节省了一大笔医疗费用。

记者了解到,为更好盘活社区医院住院资源,闵行以国家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为契机,在社区医院试点推进联合病房建设,形成医疗集团“上下一张床”模式。

2024年,闵行区江川社区医院还与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试点建设了联合病房,收治来自市五医院康复科、骨科、神经内科等下转及社区的康复患者,社区住院病房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从183.47天降至16.68天。现如今,联合病房在闵行区社区医院“多点开花”,社区医院除了选择与区属的市五医院、闵中心建立联合病房外,4月底全市范围内率先探索的市级医院与社区医院直接建立的联合病房,在梅陇社区医院也将对外运行,通过专家下沉与资源共享,20余张的住院床位由上海市老年医学中心与梅陇社区医院联合管理,保障患者在家门口享有三级医院同质化的诊疗服务。

闵行的“下转”服务不仅仅局限在经社区医院“上转”的签约居民,也不仅仅局限在区属医疗机构,也覆盖到了到全市二三级医院自主就医的签约居民,家庭医生团队通过健康随访等形式,了解居民在上级医院的就医情况,提出后续健康指导。

在闵行区浦锦街道,黎阿婆平日一个人居住。三个月前,她因下楼梯时不慎摔倒,造成踝关节骨折,到仁济医院骨科急诊接诊、术前检查并实施手术。还没出院时,黎阿婆的儿子就给家庭医生陈晓燕打去电话,忧心忡忡地咨询出院后换药怎么办、拆线是什么流程……陈晓燕耐心讲解建立家庭病床的流程,并告诉他,“术后康复别担心!”黎阿婆的儿子这才终于放下心来。

出院后,黎阿婆在仁济医院的诊疗信息传输到家庭医生工作站,家庭医生陈晓燕给黎阿婆建立了家庭病床,两三天上门换药、两周后拆线。3个月过去了,黎阿婆现在已能拄杖行走。

发布时间:2025-05-05 09:27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相关阅读
关键词:
最新文章
热点内容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