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工作者继续在温度控制与干预方面取得重大创新成果

时间:2024-12-18 09:11   作者:admin  来源:东方在线       返回首页

  在2024年,我国科技人员持续在温度调控领域实现突破性进展,不断设立和打破“中国温度”新标杆,成功研发出耐高温及抗低温的新材料,充分展现了中国科技的强大创新力和对提升全球福祉做出的杰出贡献。

  创新可控核聚变技术,其核心理念是模仿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过程,旨在在地球上复制出类似“太阳”的能源工厂,从而实现持续、清洁的能源供应。这一宏伟目标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便成为国际科学界共同努力的方向。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应运而生。中国自加入ITER计划以来,始终积极投身其中,为计划的推进做出了不懈努力。特别是,中国承担了约20个关键采购包的制造任务,这些任务涵盖了磁体支撑系统、磁体馈线系统、电源系统、辉光放电清洗系统、气体注入系统以及能够承受极高温度的反应堆“第一壁”等核心和关键部件的制作,为全球核聚变技术的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11月29日,最新一批由中国公司承制的ITER部件——包层屏蔽模块首批产品从广东广州运往法国,这是全球首发的包层屏蔽模块,标志着中国在聚变堆建造所需的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包层屏蔽模块属于ITER装置堆芯核心部件,好比炉膛“耐火砖”,保护真空室及外围设备和人员免受辐射危害,确保反应堆稳定运行,是聚变堆建造的关键部件之一。

  此次运送的模块产品由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西南物理研究院合作研制。在历时多年研制期间,双方联合科研团队全面攻克高温真空环境下高精度氦检漏技术、不锈钢板单面焊双面成型技术等一大批重大关键技术难题。

  在ITER项目的安装工作中,我国在2024年再次展现了强大的实力和积极的国际责任感。2月29日,由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主导的中法联合体与ITER组织正式签订了真空室模块组装的合同。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我国在成功安装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心脏”设备之后,继续承担起核心设备的安装重任。真空室模块组装作为ITER项目最为关键的设备之一,其组装工作位于项目实施的关键路径上,对于整个项目的顺利推进和成功实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成就不仅彰显了我国在核聚变领域的专业能力和国际影响力,也为全球核聚变研究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在深度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TER)计划的过程中,中国科学家团队不仅积极投身于这一全球科学合作项目,还在国内自主开展可控核聚变大科学装置的设计与研制工作,并在科研领域取得了显著突破。进入6月,我国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项目传来喜讯,该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发现并实现了一种先进的磁场结构,这一成果对于提升核聚变装置的控制运行能力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这一成就不仅标志着我国在可控核聚变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也必将进一步推动全球清洁能源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为构建可持续能源未来贡献力量。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或内容、图片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尽快与我公司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284598818@qq.com

推荐阅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频道合作 | 站点地图 |
 备案:冀ICP备18014129号-10
 东方广播网 
©1996- 涿州市国谕广告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