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东方在线 正文

本年度,上海市将“环卫公厕适老化及儿童友好化改造”纳入了面向市民的实事工程计划,预计将在年内对1200座环卫公厕实施相应的适老化与适幼化改造。

最新消息显示,截至目前,上海市绿化市容局透露,今年前十月已完成1393座环卫公厕的适老化与儿童友好化改造工作,同时,已有1615座环卫公厕全天候对外开放,这一比例占全市环卫公厕总数的约54%。

今天午间,邱先生怀抱孙女,准备离开公园前去上个厕所。然而,当他步入“望樟驿”公厕时,眼前一亮,不禁为这座公厕的惊艳设计所折服。宽敞的大堂铺满了洁白的小块马赛克地砖,显得格外整洁。斜坡式的透明玻璃屋顶上,流水潺潺,不仅冲走了落叶,更增添了一份生机。第三卫生间的设施更是贴心,只需用手在感应器前一挥,便自动开门。专为孩子设计的迷你马桶、降低高度的洗手盆、以及专为婴儿换尿布的盖板等适幼化设施一应俱全,让人倍感温馨。

更让他惊喜的是小便间,墙上设有折叠座椅,这样就不用担心孙女在他如厕时乱跑,也不用担心把孙女放在大堂无人一直照看。

“望樟驿”公厕管理员告诉记者,公厕改造前是公园厕所,设计时欠缺考虑,在实际使用时遇到很多问题,尤其是成年人带着子女进入异性卫生间如厕的问题,老年人需要的防滑扶手和坐便器也不够。这次改造后,“望樟驿”公厕设有三个坐便间、两个蹲位间、一个第三卫生间、一个小便间,除了增设的适幼化设施,还考虑到老年人的需求,将坐便间、蹲位间的宽度从90厘米放大到1.2米,多出来的空间就是为了加装扶手。

“开放近两个月来,这里日均有一到两千人如厕。”公厕管理员说,平日里来这座公厕的人以在附近上班的年轻人和住在附近的老年人为主,人数差不多对半开,来如厕的老人大多为在附近晨练或夜间散步的周边居民。在晚上,还会集中出现以家庭为单位的散步群体。周末或法定节假日,来逛公园和自然博物馆的人明显增多,各种需求交织在一起,更加考验公厕的功能性设计。目前来看,高峰期除了一些厕间会排队,没有发生常规如厕需求未被满足的情况。

据了解,静安区共计拥有123座环卫公共厕所,去年成功对18座进行了适老化与适幼化改造。今年,该区又整理了一份新的改造计划,并已顺利完成了所有厕所的改造工作。

为了更好地满足全市不同区域、场景、功能以及群体的多样化需求,今年以来,我们采取了多项措施。除了积极推进环卫公厕的适老适幼化改造和实现24小时全天候开放,我们还对2500余座环卫公厕实施了免费提供厕纸的服务,并在1700余座环卫公厕中增设了热水洗手功能,极大提升了市民的如厕体验。此外,我们还积极推广深度保洁除臭技术,试点实施自动化无人保洁模式,以创新手段提高环卫公厕的清洁效率。同时,我们也在积极探索建设“潮汐厕间”或通用厕间等新型公厕模式,以更好地适应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这些举措的推出,旨在为市民创造一个更加便捷、舒适、卫生的公共环境。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新闻快讯新闻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