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东方在线 生活新闻
分享

最近,《杨“数”浦新质秀带创新区发展蓝图》(以下简称《蓝图》)正式公布。《蓝图》强调,以科技创新作为推动新型生产力增长的核心,秉持“三区协同”的发展策略,致力于打造一个涵盖主体广泛参与、要素全面整合、链条快速推进的创新创业型城区。

全区范围内,院士专家工作站的数量已突破至39家,标志着科创服务平台的建设水平再上新台阶。同时,杨浦区积极开展全球招聘,计划招募5000名优秀人才,其中技术岗位的占比超过60%,以此吹响了吸引青年科技人才的“集结号”。在“医智融合”的推动下,国产超声刀技术已从高校的实验室走向了临床手术台,为医疗领域带来了新的变革。此外,大学的“周末学堂”在短短1分钟内就吸引了1700余个名额的报名,成为了一个充满新意的“无边界课堂”。杨浦区的科创企业更是与智能体技术紧密“牵手”,共同探索智算领域的“蓝海”,展现出了科技创新的无限潜力。

作为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杨浦持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生态体系。记者从近日举行的杨浦区科学技术协会委员代表座谈会获悉,2024年杨浦新增5家院士专家工作站(含1家院士工作站、4家专家工作站),全区院士专家工作站总数已达39家。

近年来,区科协围绕促进重点产业链发展,举办“科创中国”上海杨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交流推进会,引导产学研深度合作,促进科技成果加速转化;组织开展上海市科协金融伙伴计划杨浦行活动,促进金融赋能,助推杨浦科技经济融合发展;联合上海技术交易所、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持续推进以技术交易为核心的技术券商“样板间”建设,已基本形成“项目征集-平台上线-遴选分类-项目评估-营销推广”的科技成果项目运营模式。

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建设,是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重要手段。在2024年,区科协积极引导同济大学科技园,将深化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作为工作的核心发力点。此举不仅有效推动了科技园区产学研用合作的深入发展,更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建设,我们进一步搭建了科技工作者投身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桥梁,有力地促进了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2025年,杨浦区科学技术协会将致力于全面提升在联系服务、学术交流、科学普及等方面的核心能力。为此,我们将以院士(专家)工作站为重要载体,积极引导院士和专家资源向关键产业领域集中,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同时,我们将搭建杨浦区技术要素公共服务平台,为区域内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此外,我们将积极推动上海技术交易所在线新经济技术交易专板的建设,助力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同时,实施“未来技术经理人培育计划”,培养一批具备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技术经理人,为区域科技发展注入新活力。 为了进一步促进科技交流与合作,我们将打造杨浦滨江科技交流平台,为科技工作者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优质环境。同时,我们将努力打造一系列特色科普品牌,包括“一区一品”“一街一品”“一校一品”“一馆一品”“一企一品”,通过多元化的科普活动,提升公众的科学素养,营造浓厚的科普氛围。

令人期待的是,绿色低碳技术领域的券商“示范项目”即将推出升级版,该版本将致力于构建以“概念验证”服务为核心动力的券商运营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5-03-27 18:16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相关阅读
关键词:
最新文章
热点内容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