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东方在线 生活新闻
分享

在《人工智能》课程的教学环节中,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的研究员叶广楠正深入剖析数字人背后的技术演进路径。涵盖三维建模、语音辨识以及自然语言理解等环节,屏幕上展现的逼真面部表情和流畅语音,使得数字人几乎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

进入第二年,“周末学堂”迎来了新的课程内容。叶广楠老师在这一年中不断摸索,总结出了一套针对高中生讲解人工智能的独特方法。他深知,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教学的首要任务,“最重要的是点燃大家对人工智能的热情”。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叶广楠老师巧妙地结合了DeepSeek、人形机器人等当前人工智能领域的热点话题,以及他自己的研究项目。通过详细剖析人工智能新闻报道背后的科学原理,他努力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力求让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更深入地理解人工智能的内涵,感受科技的魅力。

据他介绍,本学期课程还有复旦大学顶尖的人工智能方向专家和教授授课。从语音识别到大模型搭建,老师们将结合自己在人工智能具体应用场景中的研究进行授课。“ 复旦大学正在全校范围推进AI大课,我是主讲教师之一。因此,在‘周末学堂’中加入了不少这部分内容,希望大家学完这门课后,将来可以顺利与大一课程衔接,进一步开展交叉学习和研究。”

经过一堂课的学习,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崔博洋同学记录了厚厚一页的笔记。“我觉得这堂课内容非常丰富,老师授课生动有趣。前两天我参加了一场关于人工智能的讲座,今天课堂上的内容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发布时间:2025-03-27 18:22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最新文章
热点内容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