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东方在线 生活新闻
分享

杨浦区汇聚了众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并且医疗资源充足,实现了医疗与智慧的融合,近年来在杨浦的创新领域中,它已成为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

超声刀设备被誉为“生命之剑”,作为一款精准的软组织切割设备,因其卓越的性能,在国际和国内医疗领域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尽管如此,在我国超声刀市场中,有高达80%的份额被欧美医疗器械的领先企业所掌握。

在过去五年间,上海理工大学健康学院副院长崔海坡先生,带领电外科能量器械实验室的研发团队,实现了国产超声刀的跨越式发展。从最初的实验室研究,到如今已成功步入工厂生产线,并最终服务于各大医院的微创外科手术台,国产超声刀的研发历程充分展示了我国在高端医疗设备领域的创新成果。崔海坡副院长强调:“高端医疗设备行业不仅关乎国计民生,更是国家安全和科技进步的重要标志。面对我国医疗器械领域在技术研发和供应链封锁等方面所面临的挑战,我们必须加快自主创新步伐,突破技术装备瓶颈,努力实现高端医疗装备的自主可控,为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确定好攻关超声刀国产化的研发方向,在学校的推动下,崔海坡仅用两周时间就组成了一支来自机械、材料、控制等多学科领域的攻关团队。

团队在研究中发现,国产超声刀的材料和控制系统缺陷明显。他们就这些“疑难杂症”进行多学科“会诊”,逐一攻破技术难题——针对弧形刀头高频振动的需要,团队成员大胆创新国产算法,使得纵向切割更加可控,大大降低了断刀风险;针对刀杆,团队通过材料成分设计、采用合适的热处理技术,进一步保证了超声刀的寿命和稳定性……

经过多次算法迭代、结构调整,临床试验的100把超声刀,全数正常稳定工作达8小时以上,除个例外绝大部分运行超10小时,这已远远超出常规手术需要的2小时范畴。目前,第一批生产的500把超声刀的动物实验结果显示, 不仅切割速率、断刀率等主要性能指标比肩国际先进水平,而且独创的18mm长刀头获得临床医生的无数“点赞”。

崔海坡感慨万分地表示,正是得益于学校的全力支持,他得以顺利完成科研成果的转化之路。今年,我国自主研发的超声刀将走进更多的医院,为众多外科医生提供强有力的辅助,成为他们临床工作中的得力助手。崔海坡和他的团队依然砥砺前行,在攻克难关的道路上不懈努力。目前,他们正在紧锣密鼓地研发精准肿瘤射频消融系统、自适应电外科能量平台等多个高端医疗装备。在未来的杨浦区,将有更多创新技术问世,为百姓带来福祉,续写“中国智造”的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5-03-27 18:20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相关阅读
关键词:
最新文章
热点内容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