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东方在线 生活新闻
分享

贾玲荣膺影史上首位女性导演,荣获年度票房冠军,这一成就自龙年春节以来便备受瞩目。《热辣滚烫》票房高达34.6亿元,在年度票房总额中占据了超过8%的份额。

事实上,在2024年的票房竞争中,并非只有一家电影脱颖而出。在当年的票房前五名中,竟然有四部作品均来自于春节档期,其中包括了贾玲导演的作品。其中,《飞驰人生2》以高达33.98亿元的票房成绩,稳居年度票房榜的第二位。而排名第四和第五的分别是《第二十条》和《熊出没·逆转时空》,它们的票房分别为24.54亿元和20.06亿元。与此同时,唯一一部从夏季档期脱颖而出的《抓娃娃》,也成功吸引了33.27亿元的票房收入。这一现象充分展示了我国电影市场的多元化竞争态势。

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2024年在内地上映的新片总数506部;2024年中国电影市场观众总基数4.3亿;喜剧类型贡献了全年36%的票房。具体到年度前五的作品,1%的座次影片票房之和,超过全年总票房的三分之一,前五都有喜剧因子。观众基数庞大,蛋糕分配的结果显而易见,赢家通吃,春节档独大,喜剧丰收。以至于影院经理们的江湖戏言大有一语成谶的势头,“春节合家欢,开张吃一年”。

面对电影院实际的生存问题,“档期依赖症”还要不要治?“只有春节档”和“只有喜性消费”的背后,结构性问题还能不能缓解?

诚然,放眼全球市场,喜剧被偏爱是普遍事实。现代社会节奏快、压力大,笑是刚需,不落俗、不装疯卖傻、不堆砌网络段子的喜剧电影更是市场尖货。于是,把讽刺矛头对准职场生态,以“错位喜剧”调侃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年会不能停!》,在上一轮跨年档成了“打工人嘴替”,携“不说人话”、语言空转的职场新词,得到观众共鸣,走出市场长尾效应。春节档的喜剧混战里,张艺谋也用喜剧外衣包裹了严肃的社会话题。他用生活流喜剧的柔软身姿,调和了“大过年看审案”的紧绷感。当故事在情绪的步步升华里成功输出“法不能向不法低头”的正向价值,《第二十条》找到了商业电影与现实主义之间的平衡点。

只是,打工人喜剧的题材保质期总有时间,愿意不断尝试新风格的张艺谋只有一个,能集齐喜剧表演分寸拿捏得当的一众实力派更非易事。多数时候,优秀的喜剧文本难觅,不冒犯观众的表演尺度难得。好比领衔票房的《热辣滚烫》和《飞驰人生2》,两部喜剧虽都够励志,却也都缺少一层与普通人的连接,功亏一篑。就连沈腾、马丽搭档出马的《抓娃娃》也难称完美喜剧。影片本意讽刺“没苦硬吃”的内疚式教育观,但渲染富豪生活的夸张设定和强行大团圆的结局都大大削弱了作品的力量。

为了迎合我国4.3亿电影观众的多样化需求,喜剧并非万能之策,而春节档期也无法独占全年电影市场。《熊出没》系列电影凭借多年来的持续努力,精准定位“大手拉小手”的家庭观影群体,不断深耕IP,创新不断,每年春节都能为观众带来“稳稳的幸福”。《好东西》以全新的视角重新诠释了新时代的两性关系,新一代女性导演对现代都市生活的新颖认知和深刻把握,赢得了众多忠实粉丝的喜爱;《周处除三害》则打破了“复仇爽剧”的固有模式,表面看似暴躁乖戾,实则内涵丰富,对生活意义和人性内核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纪录电影《里斯本丸沉没》从历史中挖掘真相,不仅在国内市场票房突破亿元大关,更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认可。这些在普通周末上映、中等成本制作的电影成功,再次证明了不同地域观众的不同偏好,为中国电影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青少年、二线城市观众、都市女性、纪录片爱好者等分众市场的需求,都值得我们高度重视。相较之下,春节档期虽然能让人“笑一阵子”,但中国电影市场的理想模式,应当是既有头部大作品,又有日常细水长流的精彩呈现。

发布时间:2025-01-11 09:44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最新文章
热点内容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