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东方在线 生活新闻
分享

在2024年公布的电视剧发行许可名单中,现实题材作品占据了总数的78%以上,且这些作品主要集中在当代题材上。其中,不乏诸如《繁花》、《我的阿勒泰》、《山花烂漫时》、《小巷人家》等深受观众热议的剧集。与2023年《狂飙》独领风骚的景象相比,2024年现实题材的电视剧创作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这一进步不仅体现在作品质量上,还体现在满足不同受众需求的高质量内容输出能力上。网台排片分布也趋于平均,使得观众几乎每个月都能欣赏到热门或优秀的剧集。

继2023年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成功树立“影视+文旅”的创作典范之后,今年又陆续推出了《大海道》、《我的阿勒泰》、《日光之城》、《春色寄情人》等一系列作品。这些作品宛如一篇篇人文散文、田园诗,以舒缓的节奏、淡化的冲突,将人物、故事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让久困于都市樊笼中的观众得以在欣赏过程中,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享受一场心灵上的旅行。观众们仿佛跟随剧中的主人公一起踏上旅程,感受那份久违的自然之美。 这些作品不仅包括展现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大海道”以及被誉为“北疆水塔”的阿勒泰,还有描绘西藏地域美学的“日光之城”以及化名为“南枰小镇”的清新泉州。这些地方既具有城市文明的繁华,又拥有田园自然的宁静,为身处繁华都市、日日面对电子屏幕的年轻人提供了理想的“精神旅行”去处。 与在写字楼、高档公寓和豪华餐厅中的无病呻吟和谈情说爱相比,这些“返乡”题材的影视作品,让人们得以在心灵上实现游弋,寻找自我,无疑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影视美学体验。 “一部剧带火一座城”的热效应持续发酵,这一现象不仅见证了影视与文旅深度融合的新机遇,更凸显了这种融合所带来的巨大潜力。

如前提到的《狂飙》,2024年初可与之相提并论的非王家卫执导的《繁花》莫属。这部改编自金宇澄所作、获茅盾文学奖长篇小说的30集电视剧一度被央视剧评全方位赞誉,称其为难得一见的“孤品”,更有甚者,说继《繁花》之后,上海演员只划分为演过该剧和无缘该剧的,足见其盛。和早年的人生经历有关,王家卫的《繁花》里寄托了他幼年时期对上海的爱与不舍,他用独树一帜的“王氏镜语”画出了这朵纷繁鎏金的花,那是他特定视域里的上海滩和有腔调的上海烟火卷。受限于镜头画面的具象表达和有限篇幅,剧版《繁花》删减了小说原著的人物主线和时代主线,少了广阔视野和沧桑变迁的磅礴,更像是于众生中择一人商海沉浮言己志,这也是书粉和剧粉硝烟不断的主因所在。撇开以上删减改编高下不辩,《繁花》一剧的最大贡献应是全体演职人员为国产剧带来的极致镜头语言,不免让人联想起去年大热的《漫长的季节》,作者化剧集、具有鲜明导演个人风格的创作正越来越多地从大银幕蔓延至小荧屏,从纵向上看,这是国产电视剧美学和观众鉴赏力的双重进步。

比起有节制的电影篇幅,长剧集《繁花》里堆满的鎏金岁月一气看下来过于浓烈,很难想象故事里的阿宝和他的周遭是否如此安适于剧里所描摹的处处溢彩,真实生活与被包装的生活让人难辨。相较之下,下半年播出的年代剧《小巷人家》更像是《繁花》宝总日日结束黄河路灯红酒绿生活后,必进小馆子要吃的那碗汤泡饭就萝卜干一样:不是什么山珍海味,但不吃这一口就不完美了。

相较前几年热播年代剧《人世间》的鸿篇巨制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在特殊年代自带的苍凉悲苦底色,《小巷人家》少了几分大开大合、人生沉浮,但剧中所陈的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普通工薪阶层生活,更容易在广大观众中找到同样的家庭样板,堪比国剧版的《请回答1988》(韩剧)。隔着屏幕是在观看别人的故事,又好似在一帧帧回望自己的人生,观众的共情与认同即是对现实题材最高的肯定了。剧中邻里之间的家长里短、相互扶助,孩子们成长历程中的自我需要和与家长的冲突和解,都是那个物质匮乏时代的社会图景。生存与生活、成就自我还是牺牲自我,作为家庭成员的我与作为独立个体的我,这些如脐带般自带的深刻人生命题,就在一次次朴素的围坐吃饭和小院纳凉里徐徐展开,哭着笑着一路向前就是答案。《小巷人家》给观众强烈的代入感来自于对现实生活准确的描摹和高度还原,《小巷人家》不失真的底色在于创作者的目标不是教化和说服,而是以观察者身份不加干预地上演了巷子里普通人家的烟火生活,没有标榜小人物的生活史诗,旨在传递真实。

除此之外,我们还见证了多部改编自知名作家亦舒小说的影视作品,如《玫瑰的故事》等,这些作品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爱情的百态。还有那些讲述新中国一代铁路人奋斗历程的《南来北往》,以及洋溢着轻松喜剧氛围的《迎风的青春》。此外,聚焦女性角色的《烟火人家》和《好团圆》也各具特色,共同构筑了一道现实题材的剧集长廊。 在展现普通人奋斗历程的剧集方面,《大江大河之岁月如歌》和《凡人歌》等作品同样值得称赞。这些剧集以其真实感人的故事,为观众呈现了一个个鲜活的平凡人物。 值得关注的是,《城中之城》和《前途无量》这两部职场剧,它们聚焦青年男性的职场成长史,在众多同类型作品中脱颖而出,以其“专心搞事业”的精神赢得了观众的认可。 此外,还有两部“脱口秀”植入式电视剧《失笑》和《不讨好的勇气》,它们以会讲脱口秀的女性为主人公,通过大量脱口秀展示场景,展现了主人公的自我表达。然而,由于这些脱口秀更多地被嫁接在影视剧之中,需要推动和服务连贯的剧情发展,因此其内容往往局限于都市青年的职场观和婚恋观。这使得脱口秀的即时性和思辨之美大打折扣,皮笑肉不笑的表现形式,并不能称之为成功的创新尝试。

发布时间:2025-01-10 21:23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相关阅读
关键词:
最新文章
热点内容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