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蛇迎春闹元宵暨三林镇文化惠民社区文艺巡演开幕演出”拉开帷幕

时间:2025-02-28 17:58   作者:admin  来源:东方在线       返回首页

锣鼓声声,热闹非凡,一排排白墙黑瓦、飞檐斗拱的传统民居映入眼帘。在这片古色古香的建筑群前,一条长达60米的大金龙威风凛凛地蜿蜒而过,龙首高昂,龙身随着节奏有规律地起伏摇摆。舞龙队昂首阔步,引领着行街队伍在青石板路上穿梭,记者紧随其后,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瞬间。近日,一场盛大的文化活动——“金蛇迎春闹元宵暨三林镇文化惠民社区文艺巡演”正式拉开帷幕。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包括行街巡游、文艺演出、非遗市集、民俗互动等20多项精彩活动,为市民们带来了一场传统节庆民俗的盛宴。

上午天空一直笼罩在阴霾之中,但随着行街表演的正式开始,奇迹般地,太阳也逐渐露出了它的笑脸。站在三林老街,目睹着熙熙攘攘的人潮,三林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主任唐峥华不禁感慨万分,庆幸这难得的晴朗天气。三林镇作为上海市非遗代表性项目最为集中的街镇之一,每年在民俗节庆假期,都会举办丰富多彩的民俗展示展演活动。三林镇的居民以及周边地区的百姓,早已习惯了在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重要节点,纷纷期盼着老街上的民俗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他们的文化生活,也成为了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三林古镇因桥多、水丰、景美而出名。三林舞龙俗称“绕龙灯”,更是全国闻名。一直以来,三林镇群众性舞龙兴盛,自古便有“东西两庙碰头会,双龙共舞风头足”的盛况,三林也被评为“中国龙狮运动名镇”。2011年,三林舞龙以“龙舞(浦东绕龙灯)”为名,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林老街有‘走三桥’的习俗,又称‘遛百病’或‘散百病’,寓意国泰民安、风调雨顺。舞龙队从三新路的桥开始,一共要经过三座桥,形成S形。”三林龙狮队负责人赵文强说,当天的金龙一共25节,共有25人一起舞龙,“这是最大尺寸的一号金龙,如果全拼接起来,总长可以达到120米。”在他看来,三林舞龙的主要特色是将上海海纳百川的文化融入舞龙技术中,如舞蹈的肢体语言、戏曲的步伐亮相、武术的精气神韵、技巧的翻滚腾挪等。“百多年前,舞龙是老百姓自发的娱乐活动,随着时代变迁,现在更加竞技化、规范化。”在今天的三林,舞龙作为一项民俗活动,已不仅仅专属于职业的舞龙队。“我们将舞龙送到社区、学校,下至幼儿园学生,上至退休老人,都可以参与舞龙,还衍生出适合不同群体的道具,比如双人、五人、九人、几十人等,都有不同的器材。”

“三林舞龙很有名,这条金龙也比我在其他古镇看到的龙大。”今年72岁的左先生,住在浦东金桥,听闻三林有元宵节活动,和朋友约好,背着相机就来了。还有一些“老法师”在现场操控起了无人机,拍摄设备一个比一个专业。“80后”苏兵则选择在三林老街的地标建筑“照胆台”前蹲守。记者看到,当舞龙队穿过人潮踏上舞台时,他高高举起了手机。“我的业余爱好是做自媒体、拍短视频,传播民俗文化。”苏兵说,自己在网上有几千个粉丝。

紧随舞龙队伍之后,行街队伍中更是热闹非凡,不仅有踩高跷、荡湖船等极具特色的民俗项目表演,更将传统文化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踩高跷,源自中国古代百戏,是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深受人们喜爱。而荡湖船,又称“跑旱船”,据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古代治水英雄,后逐渐演变成今天这一独特的表演形式。 在这热闹的行街队伍中,今年生肖的主角——蛇宝宝,以及蚌壳精、小丑、旗袍队等各具特色的表演队伍纷纷亮相,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古今交融、神话与现实交织的视觉盛宴。这些队伍的加入,使得整个行街队伍更加丰富多彩,为节日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在古代,每逢元宵佳节,无论是在热闹非凡的灯会还是熙熙攘攘的行街活动中,都少不了那些穿梭其间的“货郎担”。今年的三林老街上也不例外,一场盛大的元宵市集盛大开幕。市集上,不仅汇聚了制作汤圆、扎制花灯、绘制糖画、吹制小丑气球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还有那些传承了百年的三林塘肉皮、酱菜等老字号美食。此外,市集上还展示了三林标布、刺绣、瓷刻以及江南传统民居木作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项目,让人流连忘返。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或内容、图片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尽快与我公司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284598818@qq.com

推荐阅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频道合作 | 站点地图 |
 备案:冀ICP备18014129号-10
 东方广播网 
©1996- 涿州市国谕广告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