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东方在线 正文

近期,上海地区的几处不为人知的乡村突然成为了热门话题。位于上海古海岸线冈身线附近的金山枫泾镇新元村,这里不仅保存了水围村、村包田等典型的江南农业生产风貌,更令人惊喜的是,村里的老人们未曾想到,他们生活了一辈子的普通村庄竟成为了一处珍贵的活态标本。与此同时,另一处同样靠近冈身线的嘉定外冈镇葛隆村,其地理位置略向北偏移,村貌却大相径庭:曲折的河网,以及穿越村庄的盐铁塘,见证了历史上商铺林立的“古外滩”繁华景象。

今年三月,上海市正式发布了《上海市特色村落风貌保护传承专项规划》,其中首次提出了“沪派江南”这一重要概念。近期,在沪派江南营造试点“三师联创”设计方案咨询会上,我们了解到,沪派江南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已进入新阶段。基于阶段性设计成果,首批15个试点单元将在明年全面启动建设。预计到2027年底,将完成第一轮试点建设,并形成大约20个具有特色村落风貌保护传承的示范样本。

以新元村、葛隆村为代表,许多不为人知的江南特色风貌陆续被甄别出来,它们将通过市、区、村镇和规划师、建筑师和景观师“三师”之手,挖掘好、保护好、发展好,变身沪派江南山水画卷。

沪派江南是什么?人们脑海中闪现的或许是粉墙黛瓦、小桥流水,又或许是成片阔野、现代化机械作业,但这些都不能完整描摹出上海乡村风貌。

真正走进乡野,你会明白,上海在江南水乡、现代都市的底色上,还添了一份江海激荡。这份千年激荡,在郊野的空间肌理上留下弥足珍贵的历史印迹、江河湖海碰撞后的沪派足迹,进而衍生出沙滧鳞田、绞圈房子、宅沟大院这些独一无二的身份标签。

“沪派江南是上海这一方水土在过去6500年的亘古时空里,穿越古岗身线、古外滩的历史回响,是江水与潮水彼退我长、沧海变桑田的大地之歌,是先民们生动演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是上海最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和最稀缺的战略人文资源。”上海市规划资源局局长张玉鑫说,沪派江南试点营造关系着中国式现代化大都市乡村振兴的路径探索,既关乎历史文化保护,也关乎生态文明建设,更关乎上海城市高质量发展和人民高品质生活。

唯有深入发掘上海乡村的独特魅力,方能更有效地推动其发展和振兴。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保护好乡村原有的风貌、结构以及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而首要任务是深刻理解乡村的本质。

今年,上海在城市建设中别具一格,将蓝绿空间作为基底,打破了传统规划思路。在充分尊重和保留上海乡村的自然风貌和基因的同时,深入挖掘上海乡村的神韵,开展了一系列试点单元的规划设计。与以往的乡村规划相比,沪派江南单元试点大胆突破,摒弃了传统城市化的规则与束缚,避免过度设计,以江南流水般的手法展现了冈身线两侧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生动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意的“桑基鱼塘”般的沪派江南画卷。 在管理方面,我们深入剖析疑难案例,聚焦前沿研究,洞悉发展新方向。我们以创新思维引领规划实践,不断优化管理策略,力求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新闻快讯新闻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