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东方在线 正文

近期,在上海市举办的绿色金融发展及浦东新区创新推动大会上,正式开启了首批中小型企业环境信息公布及金融机构碳排放信息公布的试点工作。此外,共有12个绿色金融项目在浦东新区达成签约并成功落地,涉及融资额度接近百亿元。

绿色金融,是指金融机构将环境保护纳入其核心政策,将潜在的环境影响纳入投融资决策考量,并在日常金融经营活动中强调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环境污染的治理。近期,浦东新区迎来了12个绿色金融项目的成功签约与落地。在这些项目中,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分行与上海金桥(集团)有限公司的合作尤为引人注目。双方签署的“碳排放权质押贷款项目”,标志着工行上海分行为新金桥能源成功发放了首笔基于第三方合作模式的碳排放权质押融资业务。这一举措不仅展示了金融机构在支持绿色经济发展方面的积极作为,也为浦东新区乃至全国绿色金融事业的发展树立了新的标杆。

该模式不仅可以有效帮助企业盘活碳配额资产,拓宽企业资产变现渠道,激发企业参与碳交易的积极性与践行“双碳目标”的动力,促进实体经济绿色低碳发展,同时还拓宽了银行违约处置渠道,进一步保障了融资安全。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分行与中核融资租赁有限公司签约的“清洁能源绿色综合融资项目”,主要为了助力风电光伏基地建设。记者了解到,中核融资租赁有限公司隶属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构建核、风、光、水等多元化清洁能源体系,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经济稳定增长,为推进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自2022年起,中行逐步为其进行授信扩额支持,截至目前,企业成功获批授信总量30亿元,余额14亿元。2024年,为贯彻***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中行又为中核融资发放5笔贷款,金额合计11.30亿元。

此外,还有三峡集团海上风电银团贷款项目、绿色科技一揽子保险合作项目、光伏发电绿色批量融资项目等,融资规模近百亿元。

大会上,浦东首批中小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和金融机构碳排放信息披露启动试点。据介绍,自2022年《上海市浦东新区绿色金融发展若干规定》实施以来,浦东先后出台了《上海市促进浦东新区融资租赁发展若干规定》以及《上海市浦东新区气候投融资项目库管理暂行办法》、《上海市浦东新区气候投融资项目入库评价实施意见(试行)》、《浦东新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管理暂行方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研究制定了金融机构碳排放核算与信息披露指引。这些由地方政府制定的文件,规范了面向多业态金融机构进行碳核算与信息披露的规则,为金融机构科学开展环境信息披露提供了范例,也为此次试点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依据。

当天,上海金融气象创新中心正式揭幕。据记者了解,金融气象作为绿色金融领域的关键分支,承载着中国气象局与上海市政府“部市合作”的重要使命。上海金融气象创新中心将依托“气象数据+金融”的创新模式,助力气候投融资试点项目的推进和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旨在将浦东打造成为全球气候投融资的标杆中心。与此同时,气候投融资改革试点工作也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目前,已成功开发并上线了“气候投融资试点服务平台”以及“上海绿色金融服务平台浦东专版”,这两大平台初步实现了气候投融资项目的线上产融对接功能,为绿色金融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市级各部门、金融监管机构、金融要素市场以及金融机构的积极助力下,浦东新区已成功孕育出一批绿色金融创新改革的典范案例和显著成果。截至2024年9月底,浦东地区23家重点中外资银行的绿色融资总额达到了408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22.2%;气候融资余额更是达到了3853亿元,同比增长20.4%。此外,浦东新区绿色及ESG(环境、社会和治理)债券的存续规模总额为1361亿元,这一数字占据了全市总量的61%。同时,浦东融资租赁机构的绿色租赁资产余额也高达约6300亿元,进一步彰显了其在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中的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新闻快讯新闻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