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东方在线 正文

近期,一组引人注目的数据引起了众多产业园区的关注。从2024年至今,位于漕河泾的开发区已成功吸引了35起融资项目,这些项目披露的总融资金额高达52.785亿元。进一步计算,平均每笔融资金额约为1.5亿元。这一数据不仅超过了2023年全年的融资金额,更值得一提的是,平均单笔融资金额也超过了过去三年的平均水平。这一趋势无疑彰显了漕河泾开发区的强大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

这样的吸金能力,在上海众多产业园区中脱颖而出,位居前列。通过对这些融资案例的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园区企业的实力并非仅仅体现在“硬实力”上,更在于其创新的生产力。尤其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高科技行业,在园区企业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这一现象表明,漕河泾开发区中最为活跃和富有活力的主体,依然集中在科技创新领域。

这是漕河泾希望看到的事情。在上海市漕河泾开发区总公司党委书记顾伦看来,今天漕河泾继续向前的推进器,应该是科创,也只能是科创。“以往盖盖房子,做做物业,就能做好园区招商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

数据的背后,是漕河泾的一些新尝试。推动园区创新链向两端延伸,构筑有组织的科创生态……这些探索看似和传统产业园区服务不大相关,但其实是布局新质生产力的一盘大棋。

他们正在把漕河泾作为一个点,去高效链接所有的科创主体。

积极融入国家战略科技布局,紧密对接顶级科研力量与杰出科学家团队,缩短原始创新和前沿技术与产业应用的距离。

面向未来,我们专注于成果转化及孵化培育,全面提供包括孵化基地、综合服务平台、实际应用场景以及多元化的资金支持体系等在内的全程服务,助力更多具有高成长潜力的企业迅速崭露头角。

究其根本,这一切均源于打造以“人”为中心的互联网生态。正如顾伦所述:“过去产业园区专长于服务企业家,但如今我们需着手于发现、联络并服务于科学家。”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新闻快讯新闻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