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视业长片与短剧相映成趣 使人们获得更丰富多样的观赏体验

时间:2024-11-19 06:48   作者:admin  来源:东方在线       返回首页

  在当前时代,中国影视行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为观众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选择。随着观众在日常观看中接触到的内容日益增多,他们的审美水平也在不断攀升。这种提升反过来激励着创作者们不断追求创新,从而促进了影视作品艺术风格的演变与更新。近年来,一系列现象级影视剧接连涌现,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这些作品不仅引领了同类型题材的创作潮流,更在业界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优秀的影视剧作品不仅涵盖了深邃、广阔的历史与现实题材,还展现了新颖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这些艺术形式不仅成为了大众文化中的热点和焦点,而且在各个领域内催生了新的艺术风格和特质。它们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为我国影视艺术的多元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常规的影视门类之外,近期出现的一些卓越影片时长逐渐增长,与此同时,优质的剧集时长则呈现出缩小的趋势。这种长片与短剧的鲜明对比,似乎打破了以往对电影与剧集类型的固有认知,同时也弥合了不同屏幕介质间的传播界限。

  电影的“长”有两种表现。一种是单片时长超过90到120分钟的基本设定。如《长津湖》《长安三万里》《流浪地球2》等现象级电影作品片长接近3个小时。时长变长,给创作打开了更开阔的叙事格局,可以容纳更复杂丰富的人物与情节设计,进而提供给观众更系统完整的视听体验。另一种是系列作品越来越多,《白蛇:浮生》续写了《白蛇:缘起》的故事,《流浪地球2》展现着《流浪地球》故事发生之前的世界,《长津湖》获得热烈反响后《长津湖之水门桥》上映,《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显然预示着第二部、第三部将接踵而来,而《熊出没》《唐人街探案》等系列影片更是以多部作品激发受众的持续期待。这些作品自成体系,单片之间彼此独立又互相呼应,创造出宏大的故事世界。电影篇幅变长,与人们观赏需求改变有关。近年来,随着阅片量不断提高,人们对单一类型创作、叙事样态的新鲜感和期待值有所下降。为了持续吸引观众,给他们带来更丰富的视听体验,很多电影尝试类型融合、多线叙事、多重反转。这就使电影的信息量大大增加。为容纳这些信息量,电影越来越长。

  剧集的“短”也表现为几种形态。比如《石头开花》《功勋》《我们这十年》《理想照耀中国》等单元剧,在形式上打破了电视连续剧的连续性。每个单元,无论单集还是数集,都有自成一体的故事,并由不同的导演与团队来创作。创作者各显身手,创作出篇幅短小、节奏紧凑的故事,给观众带来“移步换景”的审美体验。再如,迷你剧精品涌现。近年来引发观众热议的多部作品,如《无证之罪》《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平原上的摩西》《漫长的季节》《我的阿勒泰》等都在6至12集之间。还有单集几十秒到15分钟左右的微短剧崛起,占领了人们的碎片时间。剧集向短,也与人们观赏习惯变化相关。媒介技术正在改变我们的文娱消费习惯,这在移动终端异军突起的当下尤为显著。随着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越来越习惯手机小屏即时性、快进式、浅投入、高强度的信息接收方式。短视频崛起,也改变着人们的审美习惯。在这种情况下,短而精的剧集内容更容易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因此,无论是时长较长的电影作品,还是时长较短的剧集,实际上都映射出在当前媒介环境下观众观看需求的演变。长片作品往往更适宜于全神贯注、带有仪式感的观影体验,使得放映厅内的观众能够共同沉浸在影片的氛围中,实现情感的共鸣。而短剧则更符合日常、零散的“伴随”式观看模式,让观众在地铁、餐桌等日常生活的各个场景中,随时随地投入剧情之中,高效地利用起碎片化的空闲时间。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媒介体验,相互补充、共生共荣,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观看体验,使其变得更加多元和丰富。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或内容、图片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尽快与我公司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284598818@qq.com

推荐阅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 广告服务 | 频道合作 | 站点地图 |
 备案:冀ICP备18014129号-10
 东方广播网 
©1996- 涿州市国谕广告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