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东方在线 正文

近期,上海博物馆东馆迎来了重大开放,其内的中国历代书法馆、中国历代绘画馆以及特型馆、海上书画馆一同对外开放。其中,诸多珍贵文物如《高逸图》卷、《雪竹图》轴,以及历代书法大师王羲之的草书《上虞帖》卷、王献之行书《鸭头丸帖》卷,以及怀素的草书《苦笋帖》卷等,纷纷与公众见面,或是全新亮相,或是久违重逢。这些重要的文化瑰宝吸引了大量观众前来参观,许多热门展品前甚至排起了长长的参观队伍。

上一次陈先生近距离观赏《高逸图》,还是在他大学二年级的时候。那时,一场由上海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和辽宁省博物馆共同举办的“晋唐宋元书画国宝展”在上海博物馆盛大开幕。陈先生与同学们凌晨6点便从五角场出发,一路奔波至人民广场。而今,当他再次见到这幅名画,岁月已悄然流逝,他已迈过40岁的门槛,为此特地请了假专程前来一睹风采。 “这些年来,无论出国旅游还是在国内游历,博物馆都是我必去之地。”陈先生感慨地说,“我欣赏过不少西方的油画和雕塑,但内心深处,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始终如一。”正如网络上所言,“东方血脉觉醒”,陈先生对传统文化充满了极大的兴趣。他谈到:“从形象上来看,中国画可能没有西方绘画那么写实,但正是这种不写实,使得背景营造出的氛围,以及细节中传递出的每一丝情绪,都让人感受到无尽的魅力。”

同样排队的场景也出现在书法馆。在展出《上虞帖》《鸭头丸帖》《苦笋帖》的晋唐代书法区,观众队伍贴着展台折过两道弯,一路延至书法馆续厅。工作人员一面提醒队尾的观众尽量靠边让出通道,一面提醒展台前流连的观众适时让出位置。“我特别羡慕这些古代文人的精神气质。”队伍中的施女士将手机挂在脖子上,手上拿个小本子,随时准备将感兴趣的事物画下来。“《苦笋帖》就相当于我们给朋友发的一条微信嘛,现在沟通很便捷但没什么趣味。我会尽量手写、手绘记录生活,来对抗这种‘无趣’。”

队伍中,还有人在排第二轮。“我早上10时开馆就来了,走了一圈又来排第二次。”队伍里,有观众正在翻看手机里拍下的《上虞帖》图片,“第一次看就想先抓紧时间拍下来,看得不够仔细。现在第二轮不用拍照,我可以静静欣赏。”不过也有人反其道而行之,一名观众表示自己先仔细看一遍,再拍摄自己感兴趣的地方,“这样目标更明确。”还有观众是一早从杭州赶来上海观展的:“浙江省博物馆正在举办‘问羽:宋代的自然与艺术世界’展,上博的书画馆也是‘常展特办’,生活在长三角对喜欢看展览的人来说幸福指数很高。”

首日观众中,有不少结伴而来的书画“发烧友”围在展品前讨论,还不时主动回答起其他观众的问题。和其他观众关注画面不同,年近70的书画爱好者陆先生蹲下身寻找《雪竹图》上“此竹价重黄金百两”的“彩蛋”,又观察宋徽宗赵佶在《柳鸦芦雁图》卷上留下的“天下一人”签名,还在据说是元温日观《葡萄图卷》前和朋友争论画上乾隆的印章。“这次新馆开幕,好多作品是第一次展出,有些是隔了几十年再展,这几十年我们这些爱好者也在不断学习。现在实物展出,肯定要来对一对。”

绘画馆的尽头,一组取材于竹子的装置艺术区域“与可道”连接另外两个展厅——特型馆和海上书画馆。穿过竹林,走进红砖墙、白色浮雕的石库门造型建筑,便是海上书画馆。门对面尽头,是一扇摆放着茉莉花的窗户,窗边是浅松绿墙面和木饰护壁,窗前摆放着一架横式钢琴,俨然“海派书房”的样式。而钢琴边还有友情提示:“欢迎擅琴者入座现场演奏”。这个海派风味浓郁的展厅,意在围绕“何以海派”进行上海书画溯源,从文人画史角度对上海历代书画成就进行梳理。

除了吴昌硕、徐悲鸿、张大千、陈逸飞等人的作品外,观众还能看到一张据说是安格尔的素描人物画稿。这张画由徐悲鸿鉴定为真迹,也是中国近现代鉴藏家试图收藏欧洲大师原作的早期凭证。在2019年底上海博物馆、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联合主办的“美术的诞生:从太阳王到拿破仑——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珍藏展”上这张画作才首次公开亮相。

在展厅内,众多历史悠久的名作映入眼帘。其中,元代李升的《淀湖送别图》堪称迄今为止所见最早描绘青浦淀山湖风光的杰出作品。此外,明代文徵明的次子文嘉创作的《曲水园图》卷,则生动地再现了画家友人董宜阳位于乡间的别业——曲水园。这些珍贵的展品,共同描绘出元明两代以来上海城市人文变迁的轨迹,为我们展现了一幅上海城市发展的生动画卷。

海上书画馆首轮展出的作品共计61件,其中一级品占据了20件。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主任凌利中在展前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对海上千年书画作品的精心梳理,向公众展示上海在书画艺术领域并非仅仅是‘小渔村’的称号所能概括。在江南文人画史的发展进程中,上海这片土地同样不是所谓的‘边角料’,它实际上是这一历史画卷中的核心组成部分。”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新闻快讯新闻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