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明清时期起,《牡丹亭》便在昆剧舞台上备受瞩目,演出频率极高,被改编成众多折子戏。进入21世纪,这一经典之作更是焕发出新的生机,出现了青春版、南昆版、大师版、典藏版、园林版、厅堂版、准全本版、全本版等多个版本,久演不衰。在我国八大专业昆剧院团中,无一家不将《牡丹亭》视为镇院之宝,既是表演艺术家的看家戏,也是昆剧教学的必修课。对于青年昆剧演员而言,《牡丹亭》更是他们艺术道路上的开蒙之作,为其打下坚实基础。
对于这部历经数百年的经典之作,如何在当代戏曲舞台上焕发出持久的生命力?我们不仅要坚守传统的“守正”原则,更要积极拥抱“创新”的浪潮。在昆剧《牡丹亭》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立足传统的“守正”是它历久弥新的基石,而勇于创新的“魂”则赋予了它新的生机与活力。这两者相辅相成,使得这部经典在舞台上常演常新,成为了当代戏曲的典范。
从当前的形势看,作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昆曲仍然处于严峻的保护传承危机之中。为此,学界不乏“确保昆曲经典演出的原汁原味,不要搞任何创新”“把昆剧演出的古典格局一如原样地保存下来,力求保持昆曲遗产的原貌与纯正性”的呼吁。
这些论见言辞恳切,多出于对那些背离昆曲古典美学的所谓“创新”的担忧和批判。但昆曲是活态的、流动的艺术,在四百年的搬演史上,究竟哪个阶段、哪位艺术家所演绎的《牡丹亭》才能勾画出这门古老艺术之“原貌”,具有绝对的“纯正性”且“原汁原味”的呢?我们很难找到标准答案,即便找到了,同样活态的、流动的演员艺术个性和观众审美诉求,亦不能被忽视。否则,昆曲更像陈列在博物馆里的静态“文物”,而非流动在舞台上、演员身上和观众心上的活态“艺术”,曾经八个版本《牡丹亭》同台竞演之盛况也将不复存在。
学者所恪守的昆曲之“纯正性”,既是一种可描摹的“原貌”,也是一种形而上的“原神”。前者指向昆曲的声腔、曲牌、格律、行当、程式等构成要素,后者则指向一种雅静、明晰、节制、整觞的美学精神和审美境界,二者共同建构了昆曲的“古典性”。而在新古典主义范畴中,所谓“古典”首先指向的亦是一种艺术观念和美学风范;所谓“新”则指向一种“背靠历史、融化中西”的理性精神。
虽然新古典主义在戏曲领域不时被提及,但总体而言没有得到应有的深究乃至被忽略。当我们从“新古典主义”出发看昆曲的当代传承问题,诸如守正还是创新之类被反复发起的论争,开始有了明晰的线索。或者说,新古典主义为我们理解守正和创新的对立统一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昆曲的传承发展指明了一条可靠的路径。一方面,昆曲经典文本的整理改编既要以尊重原著精神为基础,又要兼顾活态的、流动的观众审美诉求;另一方面,演员的一招一式既要符合昆曲的美学规范,又要深入体验剧中人的内心世界,在昆曲的规范性中彰显艺术个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昆曲保护传承“不要搞任何创新”的观点,并为经典的传承提供了颇具建设性的方案。
近年来,上海昆剧团创排《牡丹亭》成为一个被文化艺术界广泛关注的现象级事件。在即将过去的十月,由上昆出品的三个版本的《牡丹亭》分别在中法两国多地上演——10月初,上海昆剧团《牡丹亭》(青春版)作为“与时代同行 与人民同心”——上海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舞台艺术作品展演作品之一上演申城;10月15日—23日,上海昆剧团携全本《牡丹亭》(精华版)首次赴法国波尔多、巴黎等地访问巡演,开启一场跨越国界的文化之旅;10月28日—30日,上海昆剧团代表上海携全本《牡丹亭》晋京参加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联主办的“与时代同行 与人民同心”——新时代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
虽然三个版本的《牡丹亭》均由青年演员罗晨雪、胡维露领衔主演,但主创人员并未对原著进行机械增删,而是根据演出场景的变化,从文本、表演、舞台调度等方面对不同场景下的演出进行了调整,使其更好地适应不同演出场景中的观众诉求,更好地激发演员在不同场景中的表现力,既很好地保存和呈现了昆曲的古典美学风貌,又避免了经典重排落入照搬复刻的窠臼。
全本版《牡丹亭》由上海昆剧团“五班三代”合力打造,上、中、下三本共计55出,可谓是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全本”。自2023年启动全国巡演以来,全本版《牡丹亭》先后在全国14个城市掀起“昆曲热潮”,展开近50场巡演。在这个版本中,主创人员追本溯源,以“只删不改”之原则忠于原著精髓。虽然原著的55出全部入戏,但每一出戏仍需删减枝蔓、适当提炼,以便三个夜晚8小时的演出体量能够容纳全本的核心内容。正是有了宏大体量的加持,作品被赋予了更为深邃的历史意义和更为复杂的社会内涵。
除了为观众所熟知的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主线外,该版还保留了许多以杜宝为中心的出目,从下乡劝农到苦守扬州、险平李全兵乱,成为一条贯穿全剧的副线,构成了全剧的双线叙事结构。剧中,杜丽娘、柳梦梅、杜宝、杜母、春香、陈最良、石道姑、判官、完颜亮、李全、杨婆等形象众多,上昆发挥行当齐全、文武兼备的优势,不仅成功刻画了杜丽娘、柳梦梅、杜宝等主要角色,还精心塑造了春香、杜夫人、判官、陈最良、石道姑等配角,让以文雅见长的生旦戏更添意趣。
全本《牡丹亭》是迄今最为贴近汤显祖原著及其精神的当代版本,它的创排不仅是昆曲界的一大创举,也彰显出承前启后的戏曲史意义。尽管该版本仍然无法做到彻底的“原汁原味”,但主创在情节编排、舞台呈现上进行了创造性的转化和处理,使之既是汤显祖笔下的《牡丹亭》,也是属于当代舞台、当代观众的《牡丹亭》。
与全本版《牡丹亭》的震撼登场相比,更令人惊喜的是10月初上演于天蟾逸夫舞台的《牡丹亭》。如果说55出全本版《牡丹亭》是一幅宏阔的明代社会图景和历史画卷,能够让观众“全方位感受一次明代社会美学”,那么这一版《牡丹亭》则像一卷清丽的爱情小品,能够让观众感受到扑面而来的青春气息,是一部由上昆出品的“青春版”《牡丹亭》。
同样由罗晨雪、胡维露领衔主演,但主创人员没有把它当作全本版的“缩编”,而是另起炉灶,采用了迥然不同的创排思路,完全聚焦“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的至情主题,并以此为原则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摘编和删减。
该版以杜柳爱情为主线,分为《游园惊梦》《寻梦》《冥判》《拾画叫画》《幽媾·冥誓·回生》五出,以《冥判》为分界点,前两出以杜丽娘为主体,后两出以柳梦梅为主体。人物设置上,突出杜丽娘、柳梦梅的中心地位,精心编排了春香、判官这两个次要人物,并巧妙地对杜宝、陈最良、石道姑三个关键性人物进行了交代,使其未出场却依然较好地发挥了连缀剧情的作用。
由于隐没了全本版所致力展现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结构,两位主演在剧中的表演较之全本版显得更为纯粹、轻盈。罗晨雪可以专注于饰演那位因情而死、为情而生的青春少女,胡维露则可以全身心地投入演绎那个意气风发中略带青涩的书生。戏里这两个角色,也恰与戏外两位演员介于青涩与洗练之间的表演风格相契合。加之文本有意剔除了杜丽娘病入膏肓时为自己写真的绝望痛楚、节制了离魂时徘徊游荡的悲伤无助,使得全剧呈现出一种“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美学气质,散发出令人陶醉的青春之美、生命之美。
在这个文化交融的时代,若将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改编为青春洋溢的“入门版”,则昆曲《牡丹亭》的完整演绎可称之为“终极版”。而此次赴法国演出的精选版本,宛如《牡丹亭》的一部别具一格的“番外篇”。在这个浓缩的版本中,我们不仅保留了全本《牡丹亭》的核心思想与精髓,更提炼出其中最具浪漫情怀的元素。这不仅是对中国古典文化审美精神的深刻展现,同时也完美契合了国际文化交流在演出规模与内容上的高标准要求。
上海昆剧团在经典传承的舞台上,展现了其独特的“分众”意识,通过创排三个版本的《牡丹亭》,深刻体现了这一理念。在当下,我们既需有全本《牡丹亭》这样致力于还原经典原貌的作品,以维护昆曲的“纯正性”,同时也迫切需要青春版、精华版《牡丹亭》等创新作品,吸引更多观众踏入昆曲的世界。 以“新古典主义”为出发点,上海昆剧团打开了经典传承的多元视角。这不仅让戏迷曲友沉浸在昆曲的艺术魅力中,感受过瘾的视觉与听觉享受,更让那些对昆曲知之甚少的当代普通观众,在欣赏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那股鲜活的生命力。即使只是一瞬间的“怦然心动”,也是新古典主义戏曲在当代舞台上的一次辉煌胜利。这三个版本的《牡丹亭》创排,无疑成为了上海昆剧团在经典传承道路上的一次成功探索。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 第二轮“乐品上海”餐饮消费券将再次发放 满减折扣力度较上一轮提升2024-11-05
- 第二届上海视听精品英国推介会在英国电影电视艺术学院总部举办2024-11-05
- 上海博物馆东馆历代书画两馆正在紧锣密鼓地布展 将于11月实现全面建成开放2024-11-04
- 第11届上海童书展将于2024年11月15日至17日在上海世博展览馆亮相2024-11-04
- 第二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携手上海慈善基金会推出关注残障人士公益项目2024-11-04
- 上海的老洋房里又有一波重磅展览上新 正在或即将演绎精彩的海派美学2024-11-04
- 第二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参展项目“日月光华”持续展出至2025年1月12日2024-11-04
- 上海博物馆东馆的书法馆和绘画馆预计于11月底以全新面貌向公众开放2024-11-02
- 本届进博会上海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推出出入境便利服务“组合包”2024-11-02
- 第二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视觉艺术项目拉开帷幕2024-10-30
- 2024上海城市草坪音乐会“秋之韵”在上海城市草坪音乐广场上演2024-10-30
- 今年前三季度上海化工区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918亿元 同比增长8.3%2024-10-30
- 上海书城福州路店迎来焕新重开后的第一个“生日”2024-10-30
- 今年前三季度上海市实现进出口总值3.17万亿元 同比微增0.03%2024-10-30
- 上海油画作品分别摘得第四届“中国美术奖·创作奖”一金一铜2024-10-29
- 上海今年第六批次宅地土拍4幅地块无一流拍 成交额达148.44亿元2024-10-29
- “数通链谷·通全球 链世界”2024产业区块链大会在上海静安开幕2024-10-29
- 电子口岸签证试点范围由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扩大至浦东新区全域2024-10-29
- 上海陆家嘴金融检察综合履职基地在上海中心大厦揭牌成立2024-10-29
- 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于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举办 同期举办虹桥国际经济论坛2024-10-28
- 最新文章
- 热点内容
-
- 谷维素的副作用有哪些
- 百花半夏颗粒的用法
- 上海市域铁路机场联络线迎来建造
- 上海崇明区竖新镇组织开展创城创
- 2023年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开
- 上海松江大学城东华大学先进低维
- 上海市体育局近日起草体育健身行
- 西瓜煲汤您值得尝试
- 苏州河工业区“我的半马苏河”青
- 我国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总装机量逾
- 打造上海新文化名片 第六界上海
- 中国东航C919大型客机开始执行上
- 云南启动食品检查队伍岗前培训
- 小山楂牌川贝的功效与作用
- “黄河明珠 美丽吴忠”文旅宣传
- 海昏侯墓出土的蒸馏器将中国蒸馏
- 室内机器人学习全球挑战赛:清华
- 最新骗局又来啦!双11提货卡、红
- 第二十届新华路街道“新春楹联进
- 商务部发布跨境服务贸易特别管理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