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东方在线 正文

在过去十年间,上海积极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建设,这一项目已逐步落实并完善相关设施。目前,它正以整个街区为单元,致力于满足各年龄段居民在日常生活、安全保障、归属感、学习、社交以及创新等多个方面的综合需求,呈现出一片美好的发展景象。

服务涵盖各个年龄层,特别是年轻群体,这无疑是一项挑战。这要求我们不仅要超越传统社区在居住和基础服务方面的局限,还需消除有形或无形的障碍,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共同参与。

在众多被重新利用的边角料空间中,它们摇身一变,成为了社区中的新亮点。位于宝山区的宝山区高境路、新二路、殷高西路交汇处,这里的道路巧妙地旁逸斜出,吸引了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从各个方向涌来。一条铁轨自北向南贯穿其中,这不仅增添了区域的独特风貌,也无形中增强了该区域的分割感。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看似普通的地方,如今却奇迹般地蜕变成了高境镇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中心”,为居民们提供了一个便捷、舒适的日常生活新选择。

改变源自一个开放式公园——新境地公园。公园所在地原为北杨支线沿线的一个货运站,逐渐成为被忽视的城市一角。今年初,新境地公园完成改造正式开放。

曾经边缘化的空间如今变得绿意盎然,还提供了休憩、社交、文体等功能,嵌入社区食堂。那些与工业有关的记忆也被保留下来——货运铁路元素体现在抬高的二层,在木质共享空间里,透过边缘处预留的不同高度的“小窗”,成人和儿童还可以近距离观赏驶来的列车。

昌化路周边,快递、外卖站点集聚。江宁路街道整合区域资源,把位于昌化路669号的一处城市边角料,打造成“暖新驿站”。驿站内,小哥“人可沐浴洗衣,车可充电换电”,新就业群体的需求一站解决。

街区空间中,也承载着年轻人的就业、创业需求。

奉贤金海街道星海创立方众创空间,是由街道牵头、多部门参与共建、社会化力量协同运营的孵化空间,已吸引23个数智新经济赛道的创新创业项目入驻。上海商学院大四学生,同时也是创业者的李楠说:“这里办公场地免费,创业成本低。还有老师给我们提供指导和帮助,对接行业上下游和社会上的资源。”

相比郊区,寸土寸金的市中心盘活共享空间更是“螺蛳壳里做道场”。最近,北外滩街道打造出一条全新City Walk路线——新开业的滨芬食光·熊猫饭堂,周边集聚了1925书局、河滨大楼会客厅、昆山公园、蟠龙街、酱园弄、胜利电影院等公共空间。

路线里还有“隐藏彩蛋”:四川北路18号的百年优秀历史建筑,变身创业孵化基地“虹量18”。“没想到在这么好的位置和环境里,企业还享受到房租减免等政策。度过了最困难时期,现已稳步发展。”上海松良进晨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负责人虞晨告诉记者。

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多圈融合”理念,已不仅仅停留在简单的零散整合层面,而是致力于构建一个多维度、开放性的综合体系。

位于曲阳路街道辖区内的众多大院大所,如今也积极融入到了社区的科普活动中。曲阳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徐普宝提出建议,希望更多的大学能够“破除围墙”,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参与到社区科普圈中。他强调,这样的互动是一种互惠互利的过程:“居民能够有更多机会走进大学,感受学术氛围,而大学生们也能借此机会更深入地接触社会,拓宽视野。”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新闻快讯新闻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