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东方在线 生活新闻
分享

目前,陪诊师这一职业在我国尚未被正式列入职业分类大典。在服务标准、收费标准以及纠纷处理机制等方面,全国层面尚未形成统一的规范。在陪诊过程中,若患者突发意外或个人信息泄露,权责界定尚不明确,保险产品的覆盖面也相对有限。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期待后续政策层面能够出台相关措施,以规范陪诊行业的发展。国融乐养高级运营经理姚海燕表示,希望有关部门能够从政策上给予支持和指导,以保障患者和陪诊师的合法权益。

她向记者透露,目前陪诊行业尚处于自由发展的初级阶段。然而,随着地方政策试点和头部企业机构的规范化探索,全国性的行业标准已经初步形成。据预测,在未来2至3年的时间里,职业认证、服务规范、保险配套等系列政策将逐步实施,行业有望从原先的分散、小型作坊式经营模式,逐步转型升级为专业化和规模化的发展模式。

“在民政局和上海市养老服务和老龄产业协会的指导和监督下,我们打造了一个城市级就医陪诊平台,并且建立了陪诊师职业技能标准、陪诊服务标准。现在入驻的持证陪诊师已有600多位。”

姚海燕在手机上给记者展示了服务流程监管过程。在陪诊环节,平台要求陪诊师在和老人见面、到达医院、就诊开始、就诊结束等多个节点打卡上传照片,并自动定位。“这样就能监管陪诊服务的全过程,如果有异常情况,可以预警处理。”

同时,家属可以通过小程序实时掌握老人的医疗进展,包括老人何时到达医院、医生的诊断方式以及药品费用和配药详情等。

在海阳护理站,该机构亦提供陪诊服务,站长赵春霞指出,伴随着试点计划的实施,养老机构在提供医疗陪同服务方面的专业性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发布时间:2025-02-25 09:51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相关阅读
关键词:
最新文章
热点内容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