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东方在线 生活新闻
分享

最新发布的《2023-2024年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指出,自2023年起,人工智能技术在出版领域已实现从生产到销售的全面覆盖,有效提升了出版行业的生产质量和效率,进一步彰显了其在出版产业中的赋能价值。

在当今时代,新质生产力正以前所未有的迅猛势头重塑着出版业的格局,这一变革不仅引发了传统编辑职业与新兴力量之间互动模式的深刻变化,也成为了业界关注的焦点。近期,一场名为“辑客出发”的编辑沙龙以及上海图书出版单位的青年编辑论坛成功举办,活动以“新时代编辑力的变与不变”为主题,展开了热烈的交流与探讨。 在此次活动中,上海市出版协会理事长胡国强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所谓的“变”,主要体现在出版理念的与时俱进上。这要求编辑们能够敏锐地捕捉时代脉搏,回应不同时代读者的多样化需求,同时积极运用新兴技术手段和多样化的呈现方式,推动出版业的融合发展,实现出版内容的创新与突破。而“不变”的,则是编辑们始终坚守的初心——那就是将作者的创作成果以最完美的形式呈现给广大读者,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这种初心和使命感,是编辑职业的灵魂所在,也是推动出版业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泉。

在人工智能技术的驱动下,出版事业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和重塑。出版角色、出版产品、出版流程和出版边界等发生了颠覆性变化。

在AI技术加持下,出版的功能已经不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多的是知识与智慧的孵化器。未来,出版人的生产方式也不再是与转化为图书的知识开展对话,而是和一个动态发展的智能体系开展对话。

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徐菁女士就人工智能在出版行业的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她详细阐述了AI大模型在出版领域的具体应用,包括智能体定义及其发展趋势,以及AI知识库的实际运用案例。徐菁女士强调,智能体具有打破业务孤岛、整合所有数据库、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的强大功能。 以智能荐书系统和智能编校查询系统为例,徐菁女士介绍了智能体在实际应用中的操作流程。首先,准备丰富的知识资源;其次,建立智能体的人设和任务需求;接着,根据问答结果,调整提问方式或手动干预知识库分段;最后,完善发布工作。这种应用前景广阔,已成为各行业AI落地较为可靠的方式之一。 总之,人工智能在出版行业的应用正逐步深入,为出版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通过智能体的辅助,出版业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信息的共享,助力行业迈向更高水平的发展。

显而易见,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知识的生产与传播展现出若干新的特征和走向——知识生产逐渐向去中心化和非中心化转变;知识传播变得即时快捷且覆盖面广;知识获取更加注重个性化与精准性;知识形式呈现多样化与融合化趋势。

发布时间:2025-01-15 17:12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相关阅读
关键词:
最新文章
热点内容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