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东方在线 正文

近日,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上海先进超声技术研究所举行了一场隆重的增资入股签约仪式。此次增资后,张江集团成功跻身股东行列,持有该新型研发机构17.5%的股份,而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也跟进投资,同样持有17.5%的股份。剩余65%的股份则由核心团队所掌握。周红生所长在仪式上表示:“与传统的研究所模式不同,超声技术研究所采取市场化的运作模式,核心团队不仅拥有控股权,还享有成果的所有权和收益分配权。这样的机制极大地激发了我们将科技成果转化为产业实体的热情和动力。”

去年,周红生做出了一个重要的职业抉择——他辞去了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的职务,勇敢地踏上了创业的新征程。在科研领域辛勤耕耘了28年,周红生最终决定创办自己的超声技术研究所。这一决心的背后,是长三角国创中心推出的一项创新支持政策,该模式以“团队控股、轻资产运营”为特色,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创业的绝佳平台和有力保障。这一模式的推出,不仅为周红生提供了实现个人创业梦想的契机,也为更多科研人员提供了走出实验室、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的广阔空间。

长三角国创中心主任刘庆介绍,创办这类研究所的做法是:长三角国创中心遴选人才团队,由人才团队、地方国资平台和长三角国创中心共同出资,组建团队控股的轻资产运营公司来负责研究所的建设和运营;由地方政府和园区提供研发场地和设备,研究所形成的固定资产归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持有和管理;建设期内,长三角国创中心和地方政府提供研究所运营和研发经费。

按照这一模式,长三角国创中心、张江集团、周红生团队三方去年8月签约,共同组建超声技术研究所,并成立长三角国创超声有限公司,负责研究所的建设和运营。研究所公司落户张江科学城,获得研发楼三年租金补贴,为张江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产业集群服务。

超声技术在产业中有何用武之地?周红生说,超声波是一种在空气中波长短于2厘米的机械波,它是唯一能在水中进行长程传输的信息和能量形式,具有无创、无辐射、可小型化、经济性好等特点,在医疗、集成电路、汽车、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中都有应用需求。

经过一年发展,超声技术研究所建立了超声诊疗合一、声学智能探测与感知、超声先进制造三个核心技术平台,已申报超过40项知识产权,正在研发“智能声学成像定位诊断仪”等多款产品。其中,“穿戴式痛风超声治疗仪”处于临床研究阶段,它将“低能量聚焦超声”作用于痛风患者的外周神经,可实现急性止痛;作用于关节部位,可改善关节红肿、消除炎症和尿酸沉积。

周红生回忆起在科学院从事超声研究的日子,不禁感叹:“当时的研究工作虽紧扣国家需求,但与产业的融合尚显不足。”如今踏入研究所公司,他立志将超声技术更广泛地应用于各产业领域,致力于为企业研发具备创新功能的核心模块。

据了解,超声技术研究所以合作形式与宝武集团、华能国际、华润医疗等知名企业携手,借助浦东“揭榜挂帅”平台,与有创新需求的企业达成签约,成功签订的意向合同金额已接近2000万元。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新闻快讯新闻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