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东方在线 正文

上海独此一家的职业本科院校——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携手法国巴黎国际时尚艺术学院共同成立了中侨·巴黎时尚产业学院。此举进一步彰显了中法两国在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领域的紧密合作与发展。

近年来,众多高等院校纷纷取消服装设计专业。在这种形势下,中侨职业技术大学却反其道而行,不仅积极引进法国的优质教育资源,还特别致力于创建服装产业学院,这一举措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最新的数据分析揭示了我国在全球纺织服装领域的显著地位:我国不仅荣膺全球纺织服装出口量之冠,而且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了30%至35%的份额。作为世界最大的服装生产国和出口国,我国每年生产的服装数量高达700亿件,这一数字足以让全球每个人平均拥有约8.75件衣物。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前8个月,在31个制造业大类中,有19个行业的中小企业利润总额实现了稳步增长。特别是在纺织业,其同比增长率达到了18.7%,显示出该行业的快速发展势头和增长速度的进一步加快。

庞大的产业吞吐量,造成人才缺口巨大。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数据显示,单单广东省近年来在服装设计与工艺行业上,技能型人才的缺口就达40万人。可与之相悖的是,一边是企业找不到人,一边是相关毕业生就业难。这显然不是岗位供需不平衡的问题,而是高校的人才培养与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产生了偏离,导致企业宁愿花大成本招现成的熟练工,也不太愿意招收缺乏经验的毕业生。

我国服装专业人才的培养,一直以来都重绘画轻工艺,重设计轻制版,重理念轻实际。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京沪两地主要服装院校周边,都聚集大量裁缝店,其存活的土壤就是校内服装专业学生对服装制作的需求。

在法国,服装教育一直都定位于高等职业教育。中国服装协会会长陈大鹏在接受采访时提及,当年协会带领相关企业访问巴黎一所老牌服装设计院校时,时任校长毫不忌讳地说他们就是培养裁缝的。这句简单质朴的回答道出了服装人才培养的真谛,“好的设计师都是动手做出来的。”

中侨·巴黎时尚产业学院与法国知名学府——巴黎国际时尚艺术学院的深度合作,得益于该校校长夏丽菲女士的先进理念。夏丽菲女士表示,法国的校企合作模式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其中“学徒制”职业教育尤为突出。这种模式是指高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上的紧密合作,学生得以在校期间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在企业中进行带薪实习,并接受经验丰富的学徒导师的悉心指导。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费由政府和企业共同承担。夏丽菲女士所在的巴黎国际时尚艺术学院,为各专业学生提供了“学徒制”教学模式,并通过学校的就业中心及广泛的企业资源网络,帮助学生寻找到合适的实习单位,签订“学徒制”实习合同。学生们通过这一模式,不仅能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在毕业时,还能同时获得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证书,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新闻快讯新闻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