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东方在线 正文

保险公司于2024年第三季度的偿付能力报告的公布工作已基本完成。截至11月4日,除了少数几家因特殊原因尚未发布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的保险公司外,大部分财产保险公司的年度“成绩单”已经对外公布,共计84家财产保险公司公布了它们的三季度业绩数据。

总体来看,财产保险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显现出显著的“马太效应”,即行业领先企业盈利份额较大,这反映出中小型财产保险公司面临较大的盈利压力。对此,多位接受采访的专家建议,中小型财险公司应在战略布局上专注于特定细分市场,以实现特色化的成长路径。

综合利润分析显示,尽管今年前三季度自然灾害频仍,财产保险公司仍保持了超过10%的盈利增长幅度。

前三季度,纳入统计的84家财险公司共取得净利润约507亿元,同比增长13.6%。保险业务收入方面,84家财险公司共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3万亿元,同比增长约6%,略逊色于净利润表现。

虽然整体盈利规模和增速水平都不低,但具体到单个公司则“有人欢喜有人愁”。84家公司中,有63家表现为盈利,数量占比超七成。另外21家为亏损,各家公司亏损规模并不大,仅永诚财险一家亏损规模超过了2亿元,前三季度合计亏损2.4亿元。

刚刚“起步”的比亚迪财险颇受业内关注,今年前三季度,比亚迪财险保险业务收入达到了5亿元规模,但其综合成本率等指标还处在畸形状态。比亚迪财险解释称,由于缺少历史业务转回,导致本年度已赚保费为负值,进而导致综合成本率为负数,随着经营周期的逐步进展,综合成本率等将逐渐转变为正值。

当前,财险行业的马太效应非常明显,今年前三季度,财险“老三家”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和太保产险合计实现净利润达417.7亿元,可以说拿走了财险市场八成利润,而剩下的一众财险公司争夺剩余的20%利润空间。

其中,还有一些中型财险公司,诸如国寿财险、众安财险、英大财险、阳光财险等,凭借自身的业务特色或股东优势,稳居行业“第二梯队”,获得了行业约10%的利润,马太效应在财险业愈演愈烈,大中型公司的规模效应持续显现,意味着中小险企的生存空间承压。

头部保险公司在我国市场中的集中度较高,其强大的盈利能力不仅成为行业整体的利润源泉,更是推动价值增长的关键所在。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指出,这些头部保险公司凭借先发优势,在品牌认知度以及管理水平上均表现出更为成熟的特点,使得它们在新兴市场中能够迅速抢占先机,确立行业领先地位,并形成一定的行业壁垒。此外,大型财产保险公司由于规模庞大,能够充分利用规模经济效应,有效降低单位成本,进而显著提升盈利能力。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特别是对于那些资源相对有限的中小财险公司而言,如何有效应对挑战,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硕士生企业导师支培元先生指出,中小财险企业尤其需要在重重考验面前,聚焦于细分市场,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深入专业化服务,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独具特色的保险产品方案,从而增强客户忠诚度和市场竞争力。同时,在经营管理中,企业应实施严格的成本控制措施,优化资源配置,以提高整体运作效率。只有这样,中小财险公司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足,实现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新闻快讯新闻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