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东方在线 生活新闻
分享

新的一年伊始,广州市属医疗机构开展了一项创新试点——实施“一次挂号管三天”制度。这项改革措施将患者挂号的有效期限从原来的24小时延长至72小时。这样一来,如果患者在当天未能完成检查或获取报告,他们可以在接下来的三天内,携带相关报告回到原科室进行复诊,无需再次挂号,极大地简化了就医流程。 近期,全国范围内,不少医疗机构也在积极探索“一号管三天”的模式,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过去,患者往往需要在首日挂号后进行检查,次日领取报告并配药时还需再次挂号,这种重复挂号的做法不仅给患者带来了诸多不便,也造成了不必要的周折。然而,挂号就诊的过程本身就相当复杂,如何在确保便捷患者的同时,又能充分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广州市属医疗机构的这一试点举措,无疑为全国医疗机构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在深入探讨患者的医疗服务体验时,我们不难发现,确实存在着诸如“一号管三天”这样切实的需求。据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向记者透露,在实际医疗过程中,患者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如果当天的问诊未能及时完成检查,或者检查报告的出具时间较晚,以至于医生已经下班,那么患者为了请医生查看检查报告,不得不再次来到医院,重新挂号,这样的流程显得有些不合理。金春林主任指出,尽管部分省市在探索这一做法时,实际操作上确实设置了相应的限定条件,并非所有情况都能通过单次挂号实现重复诊疗。对于医疗机构来说,规范化地推行这一措施将带来较大的管理压力,尤其是在区分不同场景方面需要格外注意。

金春林举例,例如第一天看诊的是A医生,第二天A医生不在门诊坐班,怎么办?第二天选择同科室的B医生看诊,两位医生的职称或门诊收费标准(特需、专家、专病、普通号源)不同,又该怎么办?如果是该医疗机构的热门科室,第二天号源已满,如何处理好当日首诊号与续约号的穿插和顺序问题,会不会挤占首诊患者的就诊时间?“上海大型三甲医院门诊量较大,这些矛盾肯定会有,需要审慎评估。”

根据目前外地试点的反馈来看,患者就医的满意度并没有出现明显的提升。此前,深圳公立医疗机构试点该做法的相关负责人曾介绍,平均每个门诊出诊单元的放号数量减少了5个号源,这导致拖诊情况与同期相比增加了3.6%,从而增加了初诊患者的预约难度。此外,该院还实施了“初2复1”的排队机制,但由于复诊患者的就诊时间并不确定,这反而导致了初诊患者的等候时间延长,引发了诸多患者的投诉和不满。

发布时间:2025-01-15 17:25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相关阅读
关键词:
最新文章
热点内容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