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东方在线 正文

“各位青年朋友们,无需拘谨,请大胆提出你们的问题。今日的独到见解,或许能在五年后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2006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乔治·斯穆特教授,在本届青年科学家论坛上与大家相聚。

青年科学家群体极具创新潜能,同时也亟需得到支持。徐升认为,世界级科学家论坛的独特之处在于实现了跨学科对话,极大地促进了青年科学家的成长与收获。“这犹如一场科学的盛筵,每位参与者都能寻找到自己热衷的领域。”

以青少年为主角的“科学T大会”,今年已是第五次举办。100位青少年与世界顶尖科学家围桌而坐,并把最想表达的东西写在桌布上,这成为最生机勃勃的一幕。

和传统观念中最优的“A型学生”相比,本次“科学T大会”联合主席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钱学森力学班创办首席教授郑泉水更关注“X型学生”——对创新有很强信念但往往比较孤独,“我们致力于在中学阶段就发现他们”。

就读于暨南大学的邹一鸣,已经连续五年参与“科学T大会”,但今年的他换了一个新角色——志愿者。自幼怀揣着化学家的梦想,邹一鸣在追求科学之路上从未止步。他的笔记本中,珍藏着两届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巴瑞·夏普利斯、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伯纳德·费林加,以及知名化学家、2015年麦克阿瑟天才奖得主杨培东等众多化学界泰斗的亲笔签名,这些珍贵的记忆激励着他不断前行。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新闻快讯新闻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