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东方在线 正文

近日圆满落幕的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是一场充满探索精神的盛会。这场论坛并未设定固定的路径,然而,其所提供的与科学大师们面对面交流、跨学科深度对话的沉浸式体验,宛如漫步在幽深山谷,每一步都能引发思想的回响。尽管论坛不提供标准答案,但它始终铭记着“推动基础科学研究、积极倡导国际合作、全力扶持青年科学家成长”的崇高使命。七年来,论坛从最初的“溢出效应”逐渐发展至如今的“广泛传播”,使得“中国声音”在国际主流科学界的地位日益显著。

在排队等候取咖啡的间隙,我忽然转身,惊喜地发现身后竟然是一位享誉世界的诺贝尔奖得主。平日里,我们难得有机会向一位科学家表达敬意,告知他们自己自研究生时代起便在学术论文中反复引用他们的观点。然而,在这个论坛上,与这些科学巨擘面对面交流,让这场盛会显得格外不同。在这里,那些曾在我们心中遥不可及的偶像,变成了我们现实中的合作伙伴和人生导师。 来自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青年科学家徐升表示,今年是他第四次参加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每一次都让他受益匪浅。在这次论坛上,他得以与科学大师们“过招”,学习他们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独特路径与格局。此外,他还能深入了解这些光环背后,他们所付出的不同寻常的努力与汗水。

本届论坛“科学T大会”联合主席、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丹·谢赫特曼曾因发现一种理论上不可能出现的准晶体而饱受质疑,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对于想要创新的年轻人,他建议:“如果发现一些奇怪的东西,不要让它消失,找出它是什么。像罗威纳犬一样:咬住别放!”

一片荷叶也能带来创新灵感?本届论坛物质科学大会上,欧洲科学院院士、比利时那慕尔大学终身教授苏宝连和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刘开辉都提到,他们深受荷叶的启发——前者制备出了高传输和扩散性能的氧化锌材料,后者则想到了制备单晶铜的新方法。

2013年荣获麦克阿瑟天才奖的菲尔·巴兰在回忆其在斯克里普斯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的历程时,将其比喻为如同海豹突击队般艰苦的磨砺。尽管研究所位于太平洋之畔,他直至科研课题取得突破性进展,方才首次踏上海边。

在本届生命科学大会中,担任联合主席之一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陈竺表示:“真正的创新源自于对未知世界的不懈探求,勇于成为行业的开拓者,同时它还需要严谨细致的态度和持之以恒的毅力。”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新闻快讯新闻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