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东方在线 正文

世界级的科学盛会“科学T大会·科学第一课”历来是青少年们心驰神往的精彩环节。就在前晚,经过全国范围内的激烈海选,脱颖而出的100名充满好奇心的“Sci-Ter(科学青少年)”齐聚临港滴水湖畔。在这里,他们不仅与科学领域的权威大咖们进行了面对面的深入交流,更在思想的激烈碰撞中,收获了超出预期的知识火花和无限惊喜。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钱学森力学班的首席教授郑泉水指出,在以往的教育模式中,学生主要是通过掌握知识、应用知识,进而创造新的知识。然而,在当今时代,知识的获取已不再是核心要素,关键在于构建一个有利于个人成长的生态环境。他强调:“当你怀揣着创造未来的激情时,成长的速度便会大大加快。而当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助你迅速成长,你将获得更快的加速度。”这种生态环境,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一条全新的学习路径。郑泉水对那些热爱科学的青少年们寄语:“你们应具备创造力,不应仅仅满足于成绩和固定思维,不应仅仅成为A类学生,更应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X型学生。”

这句话令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高一学生汤能壹印象深刻。这是汤能壹第二次参加“科学T大会”,“能见到这么多科学界大咖,觉得很震撼,也很受启发,因为他们都是富有创造力的人”。

2024生命科学突破奖得主托马斯·加瑟从帕金森疾病开始,从基因和基因突变的角度,综合世界上科学家在这方面探索的进展,探究产生这一疾病的原因。这一话题激发了在场听众的兴趣,同学们一个个把手举得高高的,准备提问。“请问,用干细胞以及基因编辑技术,能改变那些错误表达的基因来治疗这一疾病吗?”加瑟坦言,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启动,我们将会用一个特殊的工具,一种很小的核酸碎片,来减少A突触核蛋白,以治疗帕金森疾病。“基因不一定会决定你的命运,只要有目标,就能做成事。”加瑟鼓励同学们。

“彩虹的故事”似乎永远讲不完。1998年沃尔夫物理学奖得主、布里斯托大学物理学冠名名誉教授迈克尔·贝里从彩虹讲起,联系反射、散射、色彩理论、数学函数所表现出来的振荡特性等7个方面延伸研究。“现在许多前沿的物理理论和技术,都是跟几百年前大家在彩虹中观察到的现象所引发的一些科学研究联系起来的。物理学并不仅仅是关于事物的自然,更是关于自然的各种事物。”

上海中学国际部八年级的余博涵和曹桀睿同学均为首次参与“科学T大会”,对“彩虹”主题表现出浓厚兴趣。尽管专家们的讲解略显晦涩,但他们仍然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光”抱有强烈的研究欲望。

乔治·斯穆特教授的演讲聚焦于“科学家的塑造、科学研究规划以及科学研究团队”这一主题。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高一学生孔子一,这是他首次参与“科学T大会”。他对此次体验感慨万分,表示:“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如此专业化的学术报告,对于我未来开展课题研究具有极大的裨益。乔治·斯穆特教授对科技创新的深入剖析以及批判性思维的强调,对我产生了极大的启发和帮助。”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工作人员联系(18731251601),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协商。谢谢支持!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商讯新闻商讯新闻
新闻快讯新闻快讯